未來是屬於 AI 的,也屬於更加會用 AI 的廠商與使用者
AI 對消費電子領域的滲透還在加速。
在今年的 CES 2025 上,AI 依舊還是這場國際科技盛宴的核心議題與主要風向標。在各大品牌的展區上,我們隨處可見各類新奇的、好玩的 AI+消費電子產品及解決方案。
當然,對於 AI 的探討,今年似乎比往年更加深刻與全面。除了探討 AI 賦能消費電子落地什麼樣的產品與應用之外,更多的廠商也在關注如何更好地用好 AI 賦能消費電子領域。前者重在“輸出”,後者重在“輸入”。
比如,在塗鴉智慧、英偉達、AMD、亞馬遜雲科技的展區上,我們看到這些知名廠商要麼正在鞏固底層基礎設施建設,要麼在牽頭打造更開放的大模型生態圈,或是直接打通一站式 AI 開發鏈路等等。
風依舊吹向 AI 領域,但在這個領域之內,一場關於“輸入”與“輸出”的雙向變革正在 CES 2025 的開幕中打響。
“輸出”變革:AI 重塑消費電子的價值
無 AI,不創新。今天,AI 對消費電子產品的賦能並不意外,越來越多形態各異的產品都接連內建了 AI,以實現更智慧、更新奇的功能表現。
在 CES 2025 上,這樣的智慧化產品層出不窮。光是塗鴉智慧一家,就帶來了 AI 耳機、AI 挖耳勺、蜂鳥喂鳥器、AI 寵物餵食機、 AI 幻彩照明、AI 玩偶、 AI 健身產品等數款產品。
這些智慧化產品依託 AI 技術的應用往往能給使用者帶來意想不到的使用價值。比如,PieX AI 推出的一款 AI 吊墜,其本質是一款情緒資料追蹤感測器。使用者可以通過佩戴來精準測量自己的壓力指標,如心率變異性(HRV)等,並長期跟蹤形成一個專屬的情緒資料庫,用於對自己心理健康情況的監測和診療。
Halliday 推出的一款智慧眼鏡,也在試圖改變傳統眼鏡的使用價值。基於主動式 AI 應用,這款眼鏡可以幫助使用者進行實時翻譯、播放音樂、即時回答問題等,甚至還可以作為提詞器使用。
不難發現,在消費電子領域,端側 AI 應用正在迎來大規模爆發,為智慧可穿戴裝置、AI PC、智慧家居等產品的創新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深刻影響著產品的功能表現、互動模式以及場景應用等基礎緯度的價值。
與此同時,在這個基礎上,AI 所賦予消費電子的價值依舊還有上升的空間。在今年的 CES 2025 上,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智慧化的消費電子產品有著超乎日常想象的領域拓展性。
比如,你可能完全想象不到一款智慧餵食器竟然可以幫助寵物博主拍視訊、剪視訊,讓自家的萌寵簡簡單單吃個飯,也能成為新晉網紅。基於塗鴉智慧的寵物 AI 小程式,智慧餵食器在藉助 IPC 捕捉寵物精彩瞬間後,還能夠智慧篩選出高質量片段,自動編輯並生成一段充滿生活氣息的 Vlog 視訊。
這些不僅配備了流暢的轉場效果,還融入了精美的視訊特效和文字動畫,讓寵物主在記錄寵物美好瞬間的同時,還能一秒開拓寵物博主賽道,進軍短視訊內容創作領域。
類似的,雷鳥在 CES 2025 上釋出的雷鳥 V3 AI 拍攝眼鏡,也能為使用者提供智慧的拍攝建議和輔助。在旅遊出行時,使用者可通過語音指令隨時隨地拍攝照片或視訊,無需掏出手機,無論是拍攝風景、記錄生活瞬間抑或是進行視訊創作,進軍生活博主賽道,也是輕輕鬆鬆。
簡單來說,各大消費電子廠商們基於 AI“輸出”的智慧化產品,正在為使用者的日常使用或是多元玩法帶來了非常多的可能性。只要有想法,AI 加持下的消費電子產品遠比想象的要更加強大。
“輸入”變革:基於 AI 的創新正規化正在形成
在「智慧相對論」的視角下,今年的 CES 比起往屆變化更大的地方,就是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各類形形色色的智慧化產品落地,更關鍵的是還能深刻地感受到廠商們愈發關注 AI 的應用底座和路徑。
如果我們把 AI 看作是一種動能,那麼產品的落地就是一次關於“輸出”動能的變革結果,而底座的打造與應用路徑的探索就是一個關於“輸入”動能的變革正規化。
比如,英偉達、AMD、亞馬遜雲科技等科技大廠就持續關注 AI 的底座建設,在 CES 2025 上帶來了全新的顯示卡、晶片、大模型以及用例等等,為消費電子與 AI 的融合創新提供了一個更加強大且穩定的底座。
如今,很多消費電子產品的想象空間實際上都依賴於 AI 基礎設施的支撐。在這方面,塗鴉智慧正在與豆包、OpenAl、Gemini、Claude、Amazon Nova、通義千問、Kimi、元寶等全球先進大模型合作,幫助消費電子廠商通過雲端或直連的方式接入 AI 大模型,以更直接且有效的方式打通消費電子廠商觸達 AI 底座的路徑,能基於更全面的 AI 基礎設施來進行消費電子產品的創新研發。
事實上,AI 基礎設施是否強大且穩定,對產品的功能與服務影響非常大。關於這一點,塗鴉智慧或許也深有體會。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塗鴉雲開發者平臺累計註冊開發者超 126 萬人,分佈於全球超 200 個國家和地區。
面向如此龐大的客戶群體,億級的智慧化線上裝置給塗鴉智慧帶來高頻讀寫以及巨量資料儲存的考驗。在這種情況下,塗鴉智慧選擇與全球 Top1 的雲巨頭亞馬遜雲科技合作,基於 Amazon Aurora 資料庫從而支撐了海量裝置業務的平穩執行。
誠然,AI 基礎設施是 AI“輸入”的一個關鍵,但是消費電子的智慧化創新不只有一個難點,還有很多需要消費電子廠商攻克的,比如演算法的開發、配套軟體系統的開發、資料的收集與清洗、測試與優化等等,依舊是一套較為複雜且煩瑣的流程。
如何讓消費電子廠商能更簡單地進行開發,完成 AI 的“輸入”?在 CES 2025 上,我們看到了解決思路。塗鴉智慧打造的 AI 開發平臺,致力於為開發者提供開箱即用的基礎 AI 能力+其他合作伙伴 AI 能力+硬體開發能力等,幫助開發者一站式開發 AI 硬體。
在這個平臺上,塗鴉智慧將各種 AI 模型提供的泛化 AI 能力,轉化成節能管理、環境控制、溝通協作、居家生活、音視訊分析、健康及運動、娛樂教育、便利出行等八大 AI 剛需場景。基於這些場景,塗鴉智慧梳理出超過 40 項 AI 硬體的標準能力,使硬體產品能夠以真正的即插即用的方式無縫整合先進的 AI 功能。同時,塗鴉智慧還提供了硬體極速選配能力,開發者可以在平臺上為任一硬體品類選擇“有價值”的 AI 能力。
簡單來說,消費電子廠商們想要打造自己的 AI 產品,就不需要再去“重複造輪子”了,只要用好塗鴉智慧 AI 開發平臺上的各項能力,根據產品設計搭建好相應的 AI 能力,就能實現 AI 的“輸入”。
而這樣的正規化一旦普及開來,或許在 CES 2025 之後,我們能看到更多消費電子領域的智慧化產品湧現。屆時,消費電子領域的 AI 普惠就不再是難題了。
寫在最後
AI 繼續主導 CES 2025,無疑宣告了智慧化時代的到來已經不遠了。而聚焦於“輸入” 與 “輸出”兩端變革這一視角,我們更能清晰地感知到這個時代脈搏的跳動。這場變革不斷在重塑消費電子產品的功能、體驗以及價值,更為消費電子領域的智慧化升級提供了更強大的底座與創新正規化,預示著一個以 AI 為核心驅動,輸入精準、輸出多元的智慧新時代正加速到來。
在 2025 的全新節點上,我們依舊堅信,未來是屬於 AI 的,也屬於更加會用 AI 的廠商與使用者。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zhinengxdl”(ID:aixdlun),作者:陳泊丞,36 氪經授權釋出。